第6章 制盐
A+ A-

  就当人们还在为新城建成而欢呼雀跃之时,李承早已带人来到了海边已经建成的盐田。看着工人在盐池中不断的翻晒海水,李承不禁感叹这贩盐的确是一大暴利。

  明末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导致盐价粮价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直摇而上,其中除了因为动乱导致的运输困难和产出问题的正常价格浮动外,大部分都是无良商人趁机发国难财。

  山东地区不产精盐,全靠外地运输,那时精盐产地主要是山陕地区的井盐以及青海的青盐。而这两个地方,一个被流贼祸害,一个远在西北关外,都不好搞,而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盐的习惯,要让他们换成掺沙子的粗盐,打死他们都不可能,再贵的也得买,于是到最后精盐已经论两卖了。而粗盐也差不到哪去,从最开始的几钱银子一担到最后的一二两银子一担。当时整个大明也就两处出产量大的盐场,一处在塘沽,也就是现在的第一大盐场——长芦盐场,还有江苏的淮盐盐场。现在看来都是大盐场,但当时限于技术设备落后的原因,这两个盐场出产量比较小。

  这管理盐课的转运司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私自提交税价,税价一提,商人就得涨价,涨价还不算,要想挣得多,就得掺杂物,一斤粗盐他们恨不能掺进两斤半沙子。到后来,靠海的人就私自晒盐,反正这东西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弄个锅啊碗啊盛上海水放那晒就行了,这样就不用在去吃那些能硌掉牙的黑心盐。贩私盐的多了,商人的买卖也就少了,朝廷的税收也就少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盐价越来越高,朝廷收的税也越来越少。盐价如此,粮食更就可想而知了。

  李承在建这一片盐场,一是想给自己挣家底,赚本钱,二就是想利用自己制出来的精盐彻底把大明现在混乱的盐业市场打破,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要想实现这些第一步肯定是要制造出堪比青盐井盐,甚至比它们还要好的精盐出来。

  李承现在挺后悔当初化学课上只顾偷瞄美丽动人的老师而没有好好学习,因为现在除了记得几个重要步骤之外,其他的都是一头雾水,正暗暗悔恨之时,李安已经带着两名领班过来了。

  在建好这座盐场之后,李承便把工人统一分配成两组,由两名领班带领着大家工作,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每十日一轮,而且领班只起带领工作的作用,其余跟大家一样,同样需要工作。

  现在这两名领班是当初从难民中挑选出来的,当初李承站在推车前面,他们是那十几个先站起来的人之一,所以令李承记在了心里,现在缺人手,先让他们顶上,如果干得不好在换下来。

  说实话,李承给这些被雇佣的工人的工钱实在是他们从来没听说过的,每日三餐管饱,房屋则是免费居住,但是却需要每月交给李承固定数额的银子,等交满一年之后房子便永久是自己的,每月交的也不多,才两钱银子,而那些干活卖力不偷奸耍滑的一个人每月发五钱银子,干得多挣得多。这么好的待遇在以前可是听都没听说过啊,所以很多人都卖力干活,虽然很累,但是却很快乐。

  待三人走来,李承看到两个领班每人都扛着一个小麻袋。三人行了礼之后,两个领班就把麻袋放在地上,说这些是今日各队产出中的部分。李承解开麻袋口,看着里面略带黄色的粗盐结晶,激动的一双手不住的颤抖,这都是钱啊……

  表扬了俩人以及队员们一通,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之后,便和李安把麻袋装在车上,拉着回城了。

  从海边回到新城足有十里路,一路上很多荒废的农田都长满了青草,现在即将夏收,再行补种已经来不及了,李承暗想一定要在夏耕之前将农田和稻种耕具分下去,这样秋收之后就有过冬的粮食,也能让自己紧张的财政缓解一下。

  现在李固国管财务,他也没有过多的询问,但是自己估计也花了得有二三十万两银子了,只建城那十几天,每日结算的工钱就在七八千两上下,再加上这几日四处雇佣工匠,接受难民,外出采购物资,这么多人的吃喝全是有自己供应,二三十万两还算是保守估计。

  如今自己手下也就李安几人可以信任,镖局的一众人等已经组建成了保安团,魏有才和卢明杰分别任一团和二团的团长,俩人现在每日都在从新来的难民中发展人员。

  大体框架已经拉了起来,剩下的就是一些细微的繁琐小事。李承揉了揉发胀的头,难受的叹了口气。

  马车微微一震,停了下来,在城门外值守的保安团成员看到两人扛着麻袋,急忙赶上前去要替二人分担,李承瞪着眼问道:“你的任务是什么!”那团员吓得一缩手,支支吾吾答道:“李大人,我……我正在值勤”,李承听到之后训斥他,说道:“你知道自己的任务,那你过来干什么?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说完冲着他屁股上就是一脚,然后又和李安扛着麻袋向城中的千户府奔去。

  李安体力比李承要好,以前在李府的时候经常出去跑腿办事,自然比这个整日游戏人生的公子哥好了不知百倍,两人到了千户府门口,李承已经累的跟头牛似的气喘吁吁,而李安只是出了些汗,没有他那么夸张。李承扶着腰,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以后,真的要锻炼身体了……累死我了。”李安要接过李承的麻袋,被他拒绝了,两人到了千户府后院,李固国早已准备好一应工具在那等着了。吩咐李安守住前门,不让别人进来,然后就和李固国开始过滤提纯。

  一边往锅底下添着柴火,一边跟李固国说道:“此法是我很久以前在一本书中看来得,由于年代久远,书中多处遗失,也不知道成不成。”他也不好意思跟李固国说自己其实是学艺不精,早已忘了,只能厚着脸皮编瞎话,李固国也半信半疑的那么听着。

  两人说话间,水已经滚沸了,李承将麻袋中的粗盐慢慢的倒进锅里,并用一根木棍顺时针不断的搅拌。盐粒在水中不断的融化消逝,直到水里再无颗粒,李承这才停止了搅拌,继续加大火力,又过了一会,水面上漂起一层白色泡沫,其中还夹杂着许多杂质,而水底也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直到这时,李承才把白布蒙在水桶上,小心翼翼的端起锅,将盐水慢慢的贴着桶沿往里倒水。每个桶都不倒满,也就倒个一半,就换下一个桶,一锅水足足倒了四个水桶。

  由于这种过滤手法并不是特别的好用,李承又过滤了两次,直到最后白布上滤不出一点渣滓这才作罢。过滤完之后,就是蒸发了,重新换一口锅,将过滤好的盐水倒进锅中,不断添着柴火,直到锅中水蒸发干净,李承用碗盛了一些洁白如雪的精盐递给李固国,整个过程足足用了两个时辰,而李固国全程没有多说一句话,只能从他吃惊的眼神中看出他对于李承的佩服之色。

  接过李承提过来的碗,看到里边白白细细的盐,用指头捏了一点放进嘴里,只感觉此盐在嘴中迅速融化,竟然尝不到一点酸涩的感觉,而且洁白干净,没有一点杂质。李固国瞪大了双眼看着李承,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此盐如果拿出去卖,绝对只可能比青盐价高。

  李承被他看的脸都红了,尴尬之下只好说道:“此法制作容易,如果是外人,看一眼就能学会。所以如何保密才是重中之重。”李承想了想,低声又说“我本想在他处建工坊,然后令保安团日夜守卫……可是现在保安团大多数都是新招募的,而且其余的人除了老魏和老卢之外,我也信不过……”

  “嗯……这倒是个难题,”李固国端着碗,边尝边想,“你说这后院怎么样?”

  “后院?挺好的啊,我还想以后种点花花草草的,美化一下环境呢,哈哈……”

  “我是说,把这后院当作临时工坊……”李固国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恨恨的说道。

  李承摸了摸尴尬的老脸,“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先这么办吧,这样就让盐场工人每日早上先把前一天的产出送过来,然后安排老弱妇孺进来做工,在签订一份保密协议,现阶段也只能这样了。”

  *************************************************

  安排好事项之后,李承叫着李安到城外探查农田去了。李承很早就想过“均贫富”这个词,而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也是打着均贫富的旗号行事,然而却没有一个做到的。他们或许是收到过地主阶级的欺压,或许是有仇富心理。但是在古代,在封建社会,均贫富只是打破了原有的剥削阶级,建立了一个新的剥削阶级而已,说白了,只是换了个主人,由被剥削者成为了剥削者。因为当时的认知与思想达不到后世那种高度,而且只要是封建社会,那么地主与士绅就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与农民一样,缺一不可。

  而李承所设想的大同社会也是将来一定要走的,只是在现阶段的困难时期需要迂回一下,避开打破地主士绅阶级这条路,直接发展农民阶级。

  分农田的具体措施在心里也已经酝酿了挺长时间,他决定采取“大包干”模式,关于大包干有句俗话,就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模式有一个好处,缴纳集体和国家的粮食是固定份额,干的越多,产量越高,自己的余粮就越多,而这个集体,李承打算将来以每一百亩地就建造一个大农庄,由他们统一派遣技术人员帮助种植提高产量,免费提供耕具种子,并由监工统一管理。但是现在不可以,因为浮山所东面北面全部都是荒地,除了山区与丘陵地带之外,几十万公顷的土地可供耕种。面积实在太大,只有不断的开荒种田,才能保证自己这个庞大的基地运转。况且自己计划征税每亩地收两升米的税,税赋如此低,主要依靠大量的土地来支持,所以,开荒种田必须贯彻到底。

  低头思量间,李安已经驾着马车到了离城很远,属于规划区的农田边上,地里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在除草,其余大部分人现在还在城中等待李承安排分田。这时地里的一位老者看到了李承,连忙放下手中的锄头,往衣服上擦了擦手往这边小跑着赶来。

  到了眼前,老汉一弯腿就要跪下,李承紧紧拽着老汉双臂,将他扶了起来,嘴里说道:“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我不是说了吗,咱们不兴这个,以后见了面打个招呼就行!”

  老汉眼眶一红,沙哑着嗓子,哭着说“当初若不是大人相救,现在老汉一家早就在黄泉路上了,大人不直救了俺们,还给了俺们活计让俺赚钱,您的大恩大德,俺们这些人,永远忘不了啊!”

  李承大人现在脑后撒发着充满着**力的光环,扶着老汉的手臂,柔声说道:“老人家,我李承就是来拯救咱们黎明百姓的,不让咱们遭灾受难,不让咱们吃苦受欺。咱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相信我。”

  在老汉充满了感激的眼神中,李承询问了一下大家对于分田种地的意见,得到的答复却是大家都急不可耐了,就等李承一句令下。李承听到这种声音,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不得了,在得知老汉名叫董厚伯之后,当场任命他负责明日的分田工作,这个决定让董老汉喜出望外,没想到临了还能混个小官当当,感情这老头也是个官儿迷啊。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青州府首富 第2章 套现出海 第3章 登州兵变 第4章 大费周折 第5章 乱世景象 第6章 制盐 第7章 练兵 第8章 仲孙凝 第9章 奠基剪彩 第10章 大集训 第11章 车床初现 第12章 后装单发火枪 第13章 战斗即将打响 第14章 你老爸托梦让我替他教育你们兄弟 第15章 密室里的玄机 第16章 意料之外的入城 第17章 让人民决定你们的生死(一) 第18章 让人民决定你们的生死(二) 第19章 让你们见识见识 第20章 猫腻 第21章 不招我也知道 第22章 该怎么处置 第23章 京师 第24章 敲响登闻鼓 第25章 黄少爷来访 第26章 玻璃 第27章 大明皇家贸易商行 第28章 大人失踪 第29章 你们想干什么 第30章 新任团长 第31章 打道回府 第32章 江南来人 第33章 意外收获 第3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35章 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36章 虎贲军成立 第37章 仇人找上门 第38章 敌人到来之前的准备 第39章 没拦住 第40章 送你份大礼 第41章 潜入敌军旗舰 第42章 炸掉旗舰 第43章 牺牲 第44章 纪念战斗英雄 第45章 李承心中的障碍 第46章 送件礼物也能出乱子 第47章 去找仲孙凝 第48章 终身大事 第49章 大婚 第50章 十个月后(上) 第51章 十个月后(中) 第52章 十个月后(下) 第53章 防御就是进攻(一) 第54章 防御就是进攻(二) 第55章 防御就是进攻(三) 第56章 防御就是进攻(四) 第57章 进攻!进攻! 第58章 潜入敌营 第59章 略施小计 第60章 兵不血刃